跨界合作提升知识生产力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原标题:跨界合作提升知识生产力 近30年来,科研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。研究人员通过跨越国界、学科、研究机构开展工作,获得了更好的研究成果。科研合作帮助研究人员获得
原标题:跨界合作提升知识生产力
近30年来,科研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。研究人员通过跨越国界、学科、研究机构开展工作,获得了更好的研究成果。科研合作帮助研究人员获得资源、设备和知识等方面的补充,从根本上提高了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率。围绕科研合作有哪些益处、如何进一步深化科研合作等问题,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。
国际合作打开新视野
美国心理实验学家唐纳德·T. 坎贝尔(Donald T. Campbell)在1969年提出有关科研合作益处的科学模型。通过该模型可以发现,当不同知识领域的专家在一个合作项目上表现出共同的兴趣时,科研成果效益可以达到最大。也就是说,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叠加,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特定问题。美国普渡大学临床心理学学者乔尔·G. 斯普兰格尔(Joel G. Sprunger)认为,随着世界越来越复杂,研究人员更愿意将他们的资源集中在一起。学术合作有利于知识传播。对于学者而言,与其他学者的合作,可以拓宽自己的研究广度、提高研究成果影响力、吸引更多研究资金,还能够扩大交际圈、学习新技能、获得新的研究视角。
国际合作有助于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,使国际学界受益。斯普林格—自然出版社官网此前发文表示,早期研究人员更愿意与他们身边熟悉的同行合作。但后来,研究人员更希望与自己知识互补的国际研究人才合作。在社会科学领域,跨文化研究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更深入、更彻底地分析问题。据相关研究统计,到2014年国际间科学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全球论文总数的86%。通过研究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等杂志刊发的论文发现,已发表论文的作者数量与其影响因子间存在正相关。科研人员间的跨国合作促进知识自由流动,提高了科研水平。此外,跨国合作还能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当地不具备的材料和设备。跨国合作更容易获得研究资金,这对低收入国家的科研人员而言特别重要。例如,欧盟“地平线2020计划”从2014年起,为应对欧洲社会各种挑战提供了近800亿欧元的研究资金,其中国际合作项目是优先资助项目。
激发协同效应
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官网于9月4日发表《网络效应对研究合作至关重要》一文提到,研究人员之间关系越紧密,合作的可能性越大。激励研究人员跨界合作更有利于促进知识生产和经济增长。比利时国家银行经济学家丹尼斯·艾瑟斯(Dennis Essers)在文中提出,通过集中思想、技能、时间和资金,能够激发科研人员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。经验表明,科研合作、科研人员与科研成果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。为更好地了解科研合作过程及合作者的网络结构等问题,艾瑟斯等人分析了1990—2017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工作论文样本。结果发现,与论文发表速度相比,撰写论文的作者数量增加更快。这表明,近年来共同合作发表论文已成为趋势,且每篇论文的作者数量越多,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越多。同时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论文的作者日益多样化,女性学者和非美国、非欧洲背景的学者刊发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论文的主题不再仅关注经济学、金融学和公共经济学,还增加了对非传统话题的关注,如气候变化和性别问题。 文章来源:《生产力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sclyj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19/382.html